“如果没有和母亲相依为命的时光,我可能不会那么坚强勇敢地走下去,更不会有我现在的美好生活。
正是有了她,我才有了活下去的动力,才有了活着的目标,因为我知道她需要我”。
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这是他对自己境遇的感慨,更是他对苦难生活的谅解与释怀。
若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那么刘秀祥的人生则早早爬满了虱子,他使尽浑身解数才使其露出了华丽底色。
苦难人生的开始
刘秀祥出生在贵州的一个小山村里,家里除了父母,还有哥哥姐姐。
那时,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是温馨而幸福的,虽然家境贫寒,但温饱基本可以解决,一家人也其乐融融。
然而,天不随人愿,刘秀祥四岁时,父亲病故,母亲也因无法承受如此大的打击而精神失常,生活不能自理,成了别人口中的“疯娘”。
家中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三个孩子身上,但哥哥姐姐坚持了几年后也无法再承受如此大的重任,相继离开了家,不久之后杳无音讯。
至此,偌大的六口之家只剩下刘秀祥和母亲两个人相依为命了,年幼的刘秀祥再也没有了依靠。
这时的刘秀祥才十岁,却在残忍的生活面前被迫成了大人。
由于没有收入来源,还要照顾生病的母亲,刘秀祥在刚开始并没有打算去上学,但当地学校的老师在了解到刘秀祥的家庭情况后主动为他垫付了学费,才让他的学业得以继续,才有了后来的“千里背疯娘求学”的感人事迹。
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开始在家和学校之间忙碌奔波,除了上学,他还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还要捡垃圾赚钱谋生,还要种菜和农作物供自己和妈妈食用。
这样一个可怜又懂事的孩子还是遭受了很多嘲笑和欺辱,因为他的母亲,因为一个被别的小孩称作“疯娘”的女人。
刘秀祥的母亲在病情严重时吃不下饭,情绪也不稳定,还会拿石头砸房子上的瓦片,引起了别人的不满。
村里的小孩更是将刘秀祥的母亲叫做“疯娘”,拿他们取乐,还会用石头和牛粪等扔他们母子俩,在母亲大声嚷嚷保护刘秀祥的时候,小孩儿们又是一阵哄笑。
刘秀祥的童年因为他的母亲而晦暗无光,但他从没有过一丝抱怨,他曾表示虽然他的母亲无法好好抚养他长大,但比起无父无母的孤儿,他已经觉得很幸福了,至少他有母亲,他还有家,他还有牵挂。
艰辛求学路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